襄樊心理咨询师的成长——李子勋
襄阳(襄樊)心理——襄樊心理咨询公司(荐)
咨询师的三大瓶颈:
一,体验。体验的瓶颈在自身,限制了我们。咨询是需要经验的。这个要积累、不是一子能顿悟的。
第二,对文化的理解。交流是不可信的。交流是通过多重想象来实现的。对文化的超越和解析,才能使用“语言”这个工具来疏导。
第三,哲学思维。做咨询,要树立用存在的观念来解释,并存思想,树立非线性关系、非因果思想。唯物与唯心并不是对立的,在更高的阶段唯心与唯物是一致的。经过了太多,就会有人性的力量。
咨询师要树立几个颠覆性观点:
一、真实是被建构的,是不可靠的。不同的疏导师让来访者讲叙不同的故事。扰动点——轻轻一推,自组就产生了。
第二、来访者好了,不是疏导师的功劳,而是来访者自己的选择。敲哪儿重要,敲本身不重要。
第三、不用对错的观念来看问题。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有用”与“没有用”之分。
随感
弗洛伊德每周的家访:许多事情不是听到的,而是观察的。
精神分析、行为、家庭三种疏导方法P K,其表现是三大家几乎采用相同的咨询的方法:关怀。每人半小时,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就表现了理性。
在一次的咨询就是使来访者获益甚至终生,选择哪些信息,选择提问的方式、指向,讨论什么点,如何谈论就很重要的!
内心的冲突使之看不到其自身的力量能够自如的、合理的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其找到内心的这种智慧。
每个人都会找到与他内心相吻合的观念就会解决这些问题,并把这种说法做为重建认识系统因素。
女权主义的观念、负罪感都对种婚姻不利。
疏导师本身没有观念的,疏导师也没有提供任何观念。所以的选择是来访者的自己的决定,不是咨询师的决定。
咨询师是并存主义,没有对错,
督导有两种形式:一是督导老师进行,二是督导小组。在以前的观念:主张转介。现代理念认为:不必要转介。来访者是人,咨询师也是人。做婚姻咨询的医生,自己婚姻有问题,是不能接受婚姻咨询的。如果这时候转介,咨询师就失去了一次成长的机会。
亚龙提出的观点:一个人陷入了情景时,他自己一般是不知道,因为情景使其合理化。
咨询师的痛苦:有的时候,来访者的问题会深入到我们的内心。
当事人和咨询师遇到相同的问题,是咨询师自我整合的好机会。注意两点是:坦诚和寻找督导。两个人都会产生修复力、找到方向。慢慢的两个人会找到极强的修复能力防御就是自我建构的人格的外壳。我们在这层外壳保护下进行生活。咨询师进行疏导时,会一点一点挖解这层防御。
无论如何不要与来访者发生性关系。
亚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地图。当咨询师的内心有了一个地图就会按照这个图示去问,而来访者则可能会按照咨询师的问题来构建这个故事。
口吃是用少的言语表达深刻的内容。
故事本身并不重要,用故事来提问很重要。一个好的问题,疏导本身就在其中。并不需要对故事做很深的研究。
真实不是存在的。
每一个症状的背后都有其意义。
没有疏导,只有关怀!
把各种咨询的提问技术搞好,咨询才能生动。
假如我们有问题取向,眼睛里只有问题,就看不到人了。
假如咨客来了咨询师脑子里全部都是精神分析的概念和理论,那么会把简单的问题变成混乱的更大的问题。
一个人不学精神分析很傻,只学精神分析更傻。
心理咨询师应该说老百姓应该能听懂的内容。
许多罪恶感,是因为而产生。
咨询师永远不会知道,来访者为什么会改变。所有的改变,都是来访者自己的改变。
我们不能说自己在咨询中所探索的东西是真实的。
一个5岁的小孩子讲一件事情,长到25岁后,他讲出来可能会完全两样。
记忆是不可靠,童年发生的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事情的解释。
精神分析解释:童年发生的并不重要,而他对事情的解释很重要,他为什么用这种方式进行解释。
精神分析是建筑,是扰动,不考古。
医学模式与心理模式:
医学模式:注意症状——找到缺陷与阻碍——对成因关注——直线因果关系——形成病因说——责任判断——去情景化——诊断——给予疏导与指导——观察症状的改善来判断疗效。
心理模式:软化疾病观念——将个性特征引入行为序列——再度情景化——用系统架构寻找症状意义——索引病人的责任和获益——解释循环因果——对未来假设——传尝试新的选择——揭示家庭资源与更多的机会。
医学模式:医生关注症状,因果关系,责任判断,去情景化,人并不重要。
心理模式:没有被语言化,丰富的内在感受,有的时候无法被表达。“第三者原则”——不分析任何第三者。心理咨询坚决不分析不在现在的另外一个人。
个案——下属与上司之间的一段婚外情,咨询如何处理?
个案:咨询师的配偶有婚外情,遇到因婚外情而麻烦的来访者如何做?
案例:一个大学生自杀,同宿舍舍友很难过,有内疚感,不能正常学习。如何处理?
咨询师前三次让来访者进行情绪宣泄,感到很不好——来访者的情绪反应一直强烈。
让创伤者脱离情景,培养安全感。庆祝死神没有带走自己。
我们把对方杀死,用杀的方式告诉人们珍爱生命。
李子勋提问技术
1、支持性提问:
你的问题是什么?我能帮助你什么?你来希望和我谈什么?什么事情想让你来找心理咨询。99%的都是采用这方式。
比较特殊的一种问法:为什么是问题?——不要马上接手。
为什么你觉得洗手多是一个问题吗。你告诉我抑郁是什么?我没有感觉到你的抑郁啊?你是强迫症吗?你现在把强迫症表现出来给我看看吧。
人的认识有自动求证特点。自动求证可能是“无中生有”。
用这种方式进行扰动。故意的把球推回去。
你真的觉得这是个问题吗?他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谁发现的问题?这个问题家庭疏导中比较常见。你的人际障碍在家庭是谁发现的?如果你不告诉他们,他们谁会感觉到?
提问的本身就是咨询疏导的过程。不能把会谈和咨询分开。
我从来没有自卑,有一 天老师说,你不要自卑。我就感觉不正常了。谁发现你的自卑——老师!如果老师发现错了吗?
内心世界对时间不敏感,感性时间没有时间。小时候人际关系不好,现在人际关系也不好。
2、例外问题:有没有抑郁好了的时间?就没有抑郁进行提问。吵架时儿子会做什么?
你不爱学习,有没有一段时间你对学习感兴趣?在那段时间发生过什么?提供一些情境。在疏导中就采用这些情景!
3、例外:有没有不出问题?哪些变化是你喜欢的?
4、假设性提问
一次咨询只处理一个问题。不要几个问题纠结在一起。
同样的高考,坐在你旁边的人不会出问题,为什么?
比教
精神分析:性的满足,快乐的力量让我们成长。
客体关系理论:我们从身体中分离出来,所以回归是自然的、无形的欲望。要建立关系。
自我心理学理论:不是关系驱动,是自我完善,本体内在的驱动。自我完善的要求。